2011-09-11

補充:為什麼要做筆記 (以及為[新生筆記系列文]做一個堪用的目錄)

[新生筆記系列文]目錄:



[新生筆記專題]的寫作背景


其實當初是突然發現幾個我非常欣賞部落客跟網友竟然今年才剛升大學,有種後生可畏的敬佩感,也同時希望自己能在他們的大學生活幫助他們,才萌生寫作意願,但是我是個超懶的人,實際上我一直拖拖拖,都遲遲沒有下筆,直到有之前有人問我為何要有多色原字筆書寫需求時,就把自己的筆記掃下來當作說明,也藉此開啟了寫完個人筆記經驗的契機。

所以,為何在思考能實際上寫文章幫助別人時,反而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把筆記說清楚? 而且實際上看下來,應該很多人會發現實際上這些文章並沒有提到筆記「內容」的相關問題。

後者的問題比較簡單我先回答,前者是主要問題我擺到後面一大段寫。

  • 寫作信念─筆記者需要善用文具


簡單來說:太多書在講要如何寫筆記了! 走進書店的賣增加學習效率相關書籍的區域,多數教人筆記的書要不是實際上根本就在推銷筆記本或作者唯一的筆記道具,就是不談筆記道具的問題,鮮少有書本提到各種筆記道具的優缺點跟使用訣竅,這對提升筆記功力是有很大的阻礙的。

事實上現實情況是:往往需要筆記時筆記道具無法自備,或是為了省錢而刻意使用贈品/禮品,面對這些非慣用的筆記用品,要如何第一時間上手,收編己用,反而是一個重要的能力,這些書不提這類事,無形的是限制了筆記者的功力。

另外很多筆記書的作者傳授的是他們三、四十年的筆記功力,但是文具界在這三、四十年之間已經有很多的革新,以及物變遷移(有些東西難買了、有些反之),所以認識新的文具,甚至很快的用在改善處理筆記的效率,也是一大重點,這一點也是我試著要去表達的。

  • 回到原點─為什麼要做筆記?


另外一個問題比較大,就是為什麼其他的主題我不挑,例如:「如何學好 危機 微積分」、「如何成為 代禱 代導強者」、「 做報告如何通篇引用網路資料而不被老師發現 (但我想我的方法不一定會比自己直接寫來的不費力XD) 」、「 T 大的 10 個新生不能 觸及的校園黑暗面 耍的白目」等等的 溫馨小品 ,並不是這些議題需要槓掉的內容太多會讓我有生命上的危險 (真的不是! ) ,或者牽扯到宗教議題而怕大家反胃,而是我們需要做筆記,但多數人上大學才學著做筆記

我不知道各位是如何,但是至少就個人而言,真正開始做筆記是在大學才開始,在國小時,老實說沒有筆記這回事,一切都是老師說甚麼東西要寫在課本上就寫;國中則是東西就都在黑板上,總之就是找個空間放到課本上就好了;高中也沒差多少,到了補習班也只是填空格跟在行與行的夾縫中求生存。

我們很多人之前一切的「學習」,都只是要取得一張大學的入場卷,一進入大學,很多人發現自己突然沒辦法學習了,然後就沒有熱誠去學習了,或是一切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自我能力提升一點幫助也沒有,所有教室裡面的東西,都沒有進到自己的頭腦裡,走出來時就把他留在課桌椅的抽屜裡,然後回家。

所以筆記對我們這種受過12年無用教育的人,非常陌生遙遠。

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要把知識的 Log 存放在一個地方,使我們的腦袋可以空下來做更仔細的思考,而這個 Log 有個名字,叫做筆記。

在這之前,「筆記」只是老師吸引學生上課專注的道具,是老師偷懶不發的講義,說實在話這不是筆記。

真正的筆記目的在於具現化思考空間,使其在虛無飄渺的思域中壓縮、定型、符號化,進而從「思考的受體」鍛鍊成「思考的原材」,作為更高階思考的材料,使自身的境界更加提升。

這也就是我挑這個主題的原因,當然若你記憶力超群,我寫的東西都是廢物XD

解釋─為什麼不講數位化就結束了?


數位化的部分我先暫時擱至,一個因為是我還沒有實作 (買一台自動送稿的掃描機搭配 PDF 軟體轉檔) ,另一個原因是我對現有的方案不夠滿意以及現在電子出版在一個變革時期,所以觀望一陣子,希望等我明年退伍之後有個令人更滿意的方案。

當然這也是因為對自己紙本標準化夠有信心,所以也省略了電子化的教學,畢竟都已經把所有筆記跟課堂資料化成未裝訂的 A4 紙了,剩下的東西應該很好批次處理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